清大幼教

:::
浏览人次: 10044

美感素养基本论述

美感素养融入教材教法课程
课程设计的理念
幼教系师培生在未来幼儿园的教学中,要能带给幼儿丰富的美感经验,他们自己也要先要具备美感素养,会在生活中留意、欣赏身旁的美感事物。因此,在幼儿园教材教法这门课程中,以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的内涵为架构,将「生活美学、美感素养」概念的融入至六大领域里,并非仅单独融入「美感」领域而已。一来,不管是幼教系师培生、或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经验都是统整连续、息息相关的,而「美感经验」更应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因此,所有的美感体验活动都将是统整的,企图影响师培生的美感生活,也影响他们未来的教学过程,让他们有能力在幼儿的学习历程中,适切地融入各种美感的元素。

在此计画里,美感素养的架构涵括四个面向:第一为「色彩」,这常常是一个人对一幅画面、一件物品所建立的第一个印象,而这个初步的印象,也往往决定了这件作品是否「好看」,例如一般大众对于令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色彩,其接受度会比较高;第二为「质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都能接触到质感,小至各式生活用品、器具、衣物,大至建筑空间、街道、广场等,都具有不同的质感,像是光滑的、粗糙的、柔顺的、坚硬的等等。第三为「比例」,指的是在一个画面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大小的关系、短的关系、或是宽窄的关系等等。最后是「构成」,指的是所有的美感元素皆会影响整体空间或者作品的美感呈现,所以在讨论构成这个概念时,可以从不同的美感元素角度切入。因此,在设计各种美感体验活动时,会引导师资生认识这些元素与生活美学间的关系,例如学习拍摄生活照或者欣赏生活艺术创作作品等。

此外,师培生所体验的美感经验包含了探索性的、欣赏性、评估性、以及创造性的经验(Kostelnik et al, 引自林玫君,2018)。例如在「探索性经验」中,学生需透过「感官、知觉」去「探索」环境当中的人事物,观察周遭人物的静态肢体动作特征,或到校园走走,观察平常未曾留意的动植物与建筑物。而在「欣赏性经验」里,师培生需学习观摩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作品,如米罗、凡高、波洛克以及朱铭等。所谓的「评估性经验」则是引导师培生从「线条」、「色彩」、「比例」、「质感」、「构成」等美感元素的角度,来评析艺术作品以及自己与同侪的创作。最后,提供师培生操作各种媒材(棉纸、水彩纸、蜡笔、水彩、墨汁、雪铜纸、胚布、纸黏土、轻质土、雕刻工具等等),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创作,拥有不同的「创造性经验」。


在每一次的美感体验探索活动结束后,也会分析整体活动进行的步骤流程,说明这些体验活动未来可以如何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上。期待透过这些课程内容,学生得以在日常活动中展现美感素养,在幼儿园教学中知道如何提供幼儿体验美感的经验并能选择具有美感的教材。整体课程理念设计之架构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