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幼教

:::
瀏覽人次: 6084

美感素養基本論述

美感素養融入課程設計課程

課程設計的理念

不論在生活或者學習環境中,「美感」一直大家討論,但未有定論。而根據美感教育論點,「美感」就是能夠感知到生活中的美,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教育部 (教育部2014)提倡 將美感教育帶入個教育階段下, 從幼扎根,以 幼兒藝術教育的啟蒙是至重的關鍵基礎,希望透過引導、觀察 、參與與互動過程中經驗的建構 ,並藉由視覺感官經驗的累積與學習,讓「美感」能成為終身學習。 換言之,在這樣的前提下,當思考下一代的國家幼苗應具備美感素養,則更要讓幼教老師們同時具備引導幼兒「感知並實踐美感」的能力。因此,在幼教師資培訓 課程 中的「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 中 ,融入「美感素養」的思維,就是希望這些未來的 教師們 ,在思考、設計課程的同時,也 能 將「美感元素」納入考量。

課程定位:發現、探索
根據美感教育的論點,美感就是在生活當中實踐,學者將「美感教育」課程的進行分為發現、探索與應用。而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的目標在於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課程主題想法,進而設計課程與活動。即當學生 進入此「幼兒教學」的入門課程時,則要思考「課程如何產生」,以及「與幼兒的關係為何」,因此,過程中學生 需從生活中「發現」與「課程主題」有關的想法,同時思考與「幼兒生活經驗」的銜接,進而選擇合適的主題,設計「多元」而「連貫」的課程活動,讓幼兒養成相關的能力。 由此可看出,當美感教育與課程設計兩者交織在一起,兩著之間有一個交集,就是「發現」。也因此,「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設計」課程中融入美感素養的目標放在生活中美感經驗的察覺,引導師資生「發現」和「探索」生活當中的美 。進一步來說, 「 美 」 其實生活中令自己愉悅的美感經驗。 而 生活中本來就充滿很多美好的人、事、物,值得我們去觀察、發現、品味。 也 唯有學生對美開始真正「有感」,才有能力把這個感受帶給小朋友。因此,讓學生「察覺」生活中的美感經驗,就成為「課程設計融入美感素養」的教學目標。我們希望先讓學生對「美」萌生自己的感受,再轉化這些感受,成為「幼兒課程設計」中,引導幼兒察覺、感受的養分和基礎。 整體課程理念設計之架構圖如下: